发布日期:2025-03-13 浏览次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育发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筹办、冰雪经济崛起、青少年体质提升等议题,代表委员们从政策创新、产业融合、赛事经济、全民健身等多个维度建言献策,共同勾勒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蓝图。民生智库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梳理代表委员们的相关建议,总结了冰雪经济与赛事消费驱动、青少年体育从体质提升到人格塑造、体育惠民走深走实、强化融合发展与区域协同四个维度,供参考。
持续拓展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良好态势,稳住冰雪经济总规模万亿元的基本盘。力争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
随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我国大众冰雪热情持续高涨,冰雪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代表委员们呼吁加快完善冰雪运动生态建设,持续放大冰雪运动“溢出效应”。乌鲁木齐委员祁晓冰建议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冰雪消费场景和产业集群,探索滑雪度假的四季运营模式,激发全时全域旅游消费潜力。赵坤宇委员建议,构建“冰雪+种源研究+装备创新”立体生态,建设国家级寒地种源研究中心,打造冰雪装备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低温电池、智能温控等关键技术,推动冰雪装备国产化。江苏代表吴国平认为南方城市可通过“室内场景创新、南北资源互补和科技绿色赋能”打造冰雪运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北方之间可加强互动,构建冰雪经济共同体。王雪峰代表提出“讲好冰雪文化故事”。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扩围增量,让体育成为更多地方发展的“金名片”和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新引擎”,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赛事兼具经济价值社会凝聚力和文化传播力,是撬动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杭州亚运会、村BA等案例证明赛事对消费的积极拉动作用。姚明代表表示通过开展更多校际间的比赛,不仅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成长平台,也有助于发挥赛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奥运冠军张雨霏代表建议通过调整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通青少年赛事中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的壁垒。丁世忠代表呼吁,进一步引进高水准国际性体育赛事,把不断增长的体育流量变为日益升级的经济增量;鼓励培育、开发原创体育赛事IP,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协助;建立健全我国体育赛事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力支撑体育赛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丁亚琳建议将顶级赛事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激活县域经济。
要从娃娃抓起,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体育的内涵和方式,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为了更好地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体教融合的阻碍亟待进一步加快打破。针对中小学“重智轻体”现象,山西代表李慧建议将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纳入法律,优化课程与师资。周进强委员提出“将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转移到让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上,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牛鼻子”。姚明代表提出推广校园“三大球”主客场制,通过赛事带动家庭消费与区域经济。丁世忠委员倡导“幸福体育”理念,主张建立个性化运动评估体系,激发青少年运动成就感。安徽代表杨善竑建议增加体育课程考试评价内容与分值,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重庆代表刘希娅建议加强督导问责,形成闭环管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单联动”问责机制。
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是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现有和潜在的重要体现。姚明代表建议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龙婉丽委员提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开设“心理健康体育课”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厉彦虎委员提倡参与体育运动,发挥冠军的榜样力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山东代表樊庆斌呼吁推动武术进校园,通过武术锻炼青少年“尚武崇德”,实现强身与立德的双重目标。香港委员王嘉恩建议以体育活动促进港澳与内地青少年交流,增强国家认同。
积极回应广大青年人和不断扩大的老龄群体日趋多元的体育需求,与时俱进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和提质升级,丰富群众体育赛事和健身产品供给。
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需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政协委员鲍明晓提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应更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让体育在普通人身边扎根,新增的健身场地和设施应该增加新元素,符合人民新的需求、新的期待。政协委员崔巍提倡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打造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新载体、新场景。
体育是健康的基础,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最经济有效手段。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健康意识有待加快推进。雷海潮代表提出“体重管理年”计划,强调通过运动改善慢性病,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广西委员韦军分享基层“运动处方”经验,倡导体卫融合新模式。刘国梁委员提倡全民健身不仅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还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我们要在体育产业上闯出新路子,重点聚焦赛事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全面对接扩大内需、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通过多领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文体旅融合开辟了新天地,体育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好抓手、好伙伴。黄春球代表表示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是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的有效路径。上海委员陶璐娜关注射击装备国产化,建议推动国产射击枪弹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杨智建议加快建立国产马匹现代化繁育体系,将马术文旅新业态纳入体育产业创新范畴,打造民族马术赛事品牌,建设马文化博物馆。丁世忠委员从企业角度,强调产品研发需贴合市场需求。鲍明晓委员提出体育消费需满足“有钱、有闲、有能力、有意愿”四要素,需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让更多人在四个方面有所提升,促进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赛事,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盛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达了对十五运会的期待。广东代表王伟中强调,赛事将结合白海豚文化IP,打造“体育+旅游”名片;香港代表霍启刚提出以体育为纽带,促进大湾区“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全球资源。朱鼎健委员建议通过形成青少年跨境观赛机制,强化港澳与内地的“心联通”。王嘉恩委员提到,希望十五运会的举办能促进港澳和内地青少年交流互动,办赛参赛人员之间的合作互通,通过体育搭建的桥梁增进彼此了解和全方位互动,将体育多元价值发挥到最大。
2025年两会体育相关提案凸显了体育在促进经济转型、社会和谐、文化自信中的多维价值。未来,应以需求为导向,将体育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体育与教育、健康、科技、文旅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以赛兴城、以体促产、以文塑魂”的新时期现代化体育生态。加快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让体育成为民族复兴的生动注脚。具体工作建议思考如下:
一是借力赛事经济,形成合力激发体育消费潜力。结合赛事“三进”、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专项工作,加强部门协作,优化体育消费新载体、新场景,全面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强化体育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体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体育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是抓好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推动品牌特色发展。抓住冰雪经济、户外产业、低空经济等发展机会,挖掘本地优势,加快建立健全产业体系和生态,打造特色项目,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品牌IP。
民生智库秉承“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以“专业、担当、奋斗、快乐” 为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深度洞察民生民情民意,坚持开展独立、客观的专业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施政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服务、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新葡萄娱乐app
民生智库深耕发展改革、民政老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市场监管、城市治理、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绩效评估等专业领域,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社情民意调研、第三方巡查评估等专业服务和各类数字政府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一院九部”的业务发展模式,受到客户、媒体和业内同仁的广泛好评。